台南的老古石街也就是今日的台南市信義街,早期這裡曾是五條港新港墘的流道可直達安平港的渡口,而老街佈滿船隻的壓艙石,因而將此地稱之為老古石街。
老街前的集福宮牌樓,集福宮雖是清乾隆時期所建,但後改建多次,目前已失原舊有風貌。
目前「集福宮」奉祀玄天上帝,為當年新港墘港碼頭黃姓苦力所建,是新港墘港之「境廟」。  
維基百科

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

創建年代:清道光十五年(1835)

歷史沿革:清道光十二年(1832)臺灣發生張丙之亂,清廷認為府城城防尚待加強,所以從清道光十五年(1835)起,除了在各城門加建甕城外,還在大東門和大西門兩處城外已經發展得相當繁榮的街區,分別加築外護,其中大東門外護用的主要是竹子。自小北門起繞大西門至小西門,密樹木柵,並加奠坤門、兌悅門、拱乾門三門。西外城頂端築兌悅門當地,人稱為「甕城」,住附近的居民也稱住在「甕城腳」[1]。

「兌」是八卦中的西方,兌悅門連兩端硓古石短牆,完成後形如弓,而硓古石街則如一枝利箭,向西射向安平鎮。五條港與安平同為商業區,所以安平便將原荷蘭教堂的兩尊石將軍,移來放在原安平開臺天后宮門口(今石門國小西北側),正對煞氣以化解惡運。後五條港區甕城腳又置一隻石獅坐鎮,加強防護。臺灣府城昔日貿易興盛時,澎湖的船隻都載了大量硓古石做壓艙石,上岸後就四處棄置,改載貨物。兌悅門段的城牆是就地取材,拿當地硓古石街(信義街)上到處都是的珊瑚礁石來修造的。

兌悅門的城門,材料採以硓古石及磚造并用,並用花崗岩補強重要節點,旁立有一方《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》,另有《老古石街公議》碑,置放在「石獅公館」對面兌悅門的城門(內)旁。後方有老古石街集福宮。

環境描述:兌悅門是臺灣府城外城的城門之一,也是目前尚在通行的唯一城門,規模不大,小巧可愛。兌悅門為西城外護,另有小北門外的「拱乾門」和小西門外的「奠坤門」,但已不存。

老古石街貓妖的傳說

佐藤春夫的鬼魂小說〈女誡扇綺譚

馬汀用愛設計出這個漂亮的網站。艾瑪則為網站增添了許多回憶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